食品添加劑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食品添加劑的毒性是指其對機體造成損害的能力。毒性除與物質本身的化學結構和理化性質有關外,還與其有效濃度、作用時間、接觸途徑和部位、物質的相互作用與機體的機能狀態等條件有關。因此,不論食品添加劑的毒性強弱、劑量大小,對人體均有一個劑量與效應關系的問題,即物質只有達到一定濃度或劑量水平,才顯現毒害作用。
綜述
常用的食品添加劑包括兩類:天然添加劑與人工合成添加劑。天然添加劑來自天然物,主要由植物組織中提取,也包括來自動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人工合成添加劑是指用人工化學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機色素,主要是以煤焦油中分離出來的苯胺染料為原料制成的。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由于人們沒有認識到合成色素的危害,并且合成色素與天然色素相比較,具有色澤鮮艷、著色力強、性質穩定和價格便宜等優點,許多國家在食品加工行業普遍使用合成色素。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對于在食品中使用合成色素會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提出了疑問。與此同時,大量的研究報告指出,幾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體提供營養物質,某些合成色素甚至會危害人體健康。吃著精美點心、快餐盒飯、香噴噴的熱狗時,瞟一眼印刷精美的包裝食品上的營養成分表,你就會發現每種食品中都有添加劑成分。據了解,轉化脂肪、精制谷物制品、食鹽、高果糖漿四種成分是在加工食品中最多見的,這幾種成分危害著人體健康。
有些若過量也有危害,如:檸檬酸、甜菊糖苷、阿斯巴甜、甜蜜素、芬蘭白色素、香蘭素、乙基麥芽酚、山梨酸鉀……基本上都沒有危害,只要它的添加得不過量。
舉例
食用色素--胭脂紅
水溶性合成色素,鮮艷的黃光紅色,單色品種。可安全地用于食品、飲料、藥品、化妝品、飼料、煙草、玩具、食品包裝材料等的著色。
分子式:C20H11N2O10S3Na3化學名稱:1-(4-磺酸-1-萘偶氮)-2-羥基-6.8-萘二磺酸三鈉鹽。
轉式脂肪酸
轉式脂肪酸主要見于面包店松餅、爽脆的餅干、微波爐爆米花和快餐店的油炸薯條等食品中。據最新研究顯示,轉式脂肪酸對心臟的危害是飽和脂肪的兩倍,估計每年能引起3萬至10萬人因心臟病提前死亡。
據悉,從2006年開始,轉式脂肪酸將被要求在外包裝的營養成分表中列出。
高果糖漿
高果糖廣泛用于冷凍食品中,也用于全麥面包、漢堡包和松餅。還可以加進啤酒、軟飲料,甚至番茄醬中。有研究者提出這種液體甜味料可能會擾亂人體新陳代謝,增加患心臟病和糖尿病危險。
山梨酸
(山梨酸鉀)性能、用途相似:
【簡介】山梨酸是國際糧農組織和衛生組織推薦的高效安全的防腐保鮮劑,廣泛應用于食品、飲料、煙草、農藥、化妝品等行業,作為不飽和酸,也可用于樹脂、香料和橡膠工業。
【防腐性】
山梨酸(鉀)能有效地抑制霉菌,酵母菌和好氧性細菌的活性,還能防止肉毒桿菌、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但對厭氧性芽孢菌與嗜酸乳桿菌等有益微生物幾乎無效,其抑止發育的作用比殺菌作用更強,從而達到有效地延長食品的保存時間,并保持原有食品的風味。
其防腐效果是同類產品苯甲酸鈉的5-10倍。
【安全性】
由于山梨酸(鉀)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鹽)它可以被人體的代謝系統吸收而迅速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在體內無殘留。其毒性僅為食鹽的1/2,是苯甲酸鈉的1/40。
甜蜜素
“甜蜜素”也叫環己基氨基磺酸鈉,通常是指環己基氨基磺酸的鈉鹽或鈣鹽。“甜蜜素”的甜味純正,甜度通常認為是蔗糖的30倍,在美國曾成為一種消費量很大的人工甜味劑,公認為安全物質,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69年。這一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研究委員會收到有關甜蜜素為致癌物的實驗證據,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為此立即發布規定嚴格限制使用,并于1970年8月發出了全面禁止的命令。1982年9月,Abbott實驗室和能量控制委員會在大量試驗事實的基礎上,以最新的研究事實證明甜蜜素的食用安全性,許多國際組織也相繼發表大量評論明確表示甜蜜素為安全物質,但FDA至今還沒有最終解決這個問題。盡管如此,仍有許多國家(包括中國)繼續承認甜蜜素的甜味劑地位,允許甜蜜素的使用。
正確防范
正確防范食品添加劑的危害應:
一、在超市買東西,務必養成翻過來看“背面”的習慣。盡量買含添加劑少的食品。
二、選擇加工度低的食品。買食品的時候,要盡量選擇加工度低的食品。加工度越高,添加劑也就越多。請不要忘記,光線越強,影子也就越深。
三、“知道”了以后再吃。希望大家在知道了食品中含有什么樣的添加劑之后再吃。
四、不要直奔便宜貨——便宜是有原因的,在價格戰的背后,有食品加工業者在暗中活動。
五、具有“簡單的懷疑”精神。“為什么這種明太魚子的顏色這么漂亮?”“為什么這種漢堡包會這么便宜?”具備了“簡單的懷疑”精神,在挑選加工食品的時候,真相自然而然就會出現。
使用上的理解誤區
造成食品添加劑行業混亂的另一大因素,是食品添加劑生產和使用企業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存在理解上的誤區。
當下,有很多食品添加劑生產使用者錯誤地認為,使用食品添加劑只要保證按照GB2760等標準公告中的相應的使用范圍、使用量添加就萬事大吉,這種理解就過于片面。
譬如,被熱議的“紅燒肉中添加肉寶王中王”的事件,乍一看“肉寶王中王”的產品配料,其主要成分甲基環戊烯醇酮和乙基麥芽酚都屬于我國批準使用的食品用香料。但從紅燒肉的烹制過程來講,如果企業采購的是完全符合生產要求的合格肉,一般情況下是沒有加香必要的,也就是技術上沒有使用食品用香料的必要性,應盡量少用或不用。如果企業是因為采購了不合格的肉,而通過加香等手段掩蓋原有肉品香氣不足的缺陷,就更加違反了食品添加劑“不應掩蓋食品腐敗變質”、“不應掩蓋食品本身或加工過程中的質量缺陷而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更有甚者,某些不法商家因為食品用香精并未不允許在生、鮮肉之外的肉制品中使用,便通過添加牛肉味香精變“雞肉”為“牛肉”,欺騙消費者,這就屬于以偽造為目的使用食品用香精的行為,應依法予以嚴懲。
又如,在GB2760-2011標準中,食品添加劑三聚磷酸鈉等磷酸鹽被允許使用在復合調味料中,三聚磷酸鹽的主要功能是水分保持劑,若其用在復合調味料中的主要目的是為下游行業在肉品腌制調味時起水分保持功能的話,則應認為三聚磷酸鹽對固態調味料產品本身并不起食品添加劑的作用,對該調味料產品沒有使用的必要性,應當從配方中去除。
因此,食品添加劑生產和使用者必須嚴格把握、正確理解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深入了解被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特性,結合自身產品的工藝需要,絕不使用不具有技術上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劑。